□ 本报记者 石勇 通讯员 董嫚玲
前不久,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功荣等一行走访了市中院挂点的大拇指食品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的现状,助力企业稳步复工复产。
据悉,去年大拇指食品有限公司向市中院“双千”办反映,由于公司所处的位置目前较为偏僻,只有31路公交车与市内相连通,而31路公交车不能到市中心,职工只能坐到团城山转车,且31路车间隔时间很长,收班早,员工出行很不方便,希望能解决员工坐车难问题。随后,经市中院“双千”办与公交集团沟通,31路公交车收班时间已从下午6点半延长至晚上10点,而且频率也增加到10到15分钟一趟,解决了企业员工的出行难。
目前,全市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主动发力,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助力黄石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精准发力有的放矢
去年以来,为找准优化黄石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市中院以专业法官会议、业务培训、座谈讨论等形式多次组织学习中央、省、市以及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制度,对标最高要求,结合黄石实际,准确理解和把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精神和要求,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
与此同时,市中院结合评估体系中由法院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和“保护中小投资者”3个指标,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等,逐步形成一套全方位、立体式的制度体系,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依法履行审判职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当前,全市法院严厉打击涉企犯罪,维护安全稳定,坚决依法惩处砖沙石霸、敲诈勒索、强揽工程、强迫交易、垄断市场等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打击侵害企业财产及企业家人身安全、妨害企业管理秩序等犯罪案件,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
同时,全市法院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主体、不同地区市场主体、不同行业利益主体,坚持各类市场主体的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司法保障,推动形成平等有序、充满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并且注重对涉众型类金融、互联网类金融等领域的风险防控。下陆区法院高度重视风险排查,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和潜在隐患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做到审理一类案件,堵塞一批漏洞,强化一项管理,不断加强企业控制风险能力。
此外,持续破解执行难题,建设诚信社会。全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已经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四项核心指标”在全省整体率先达标,执行质效位居全省前列。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开展涉农民工工资、“雪炭·冬阳2”等专项执行行动,社会反响良好。执行法官积极稳妥执行“三江共和城”等大案要案,维护了社会稳定。发挥信用惩戒作用,现有8797人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黄石市信用“红黑名单”上重点曝光失信被执行人387人。
转变司法作风,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全市法院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纠治服务企业和群众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切实转变作风,主动出击,回应企业司法新需求。市中院结合“双千”工作,及时回应和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建立联系企业制度,指定专人与3家挂点企业定期联络,提供“一对一”服务;积极提供法律咨询,通过走访、座谈、电话、网络等多种沟通形式,及时掌握企业司法需求,了解企业经营发展困难;多方协调,帮助企业落实政策解决问题。针对挂点企业赛福摩擦公司专项资金不到位的问题,市中院多次与职能部门沟通,为企业争取到技术改造项目配套奖励的优惠政策。
同时推进优化诉讼服务,积极推行跨域立案,加强窗口受理和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做好内网立案系统、办案系统全面对接的各项准备工作。与银行沟通协调,开通农业银行APP和微信缴纳诉讼费服务。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入法律服务志愿者、人民陪审员、律师参与矛盾化解,通过“社区法官”平台指导人民调解,目前全市法院均已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加强与工商联、行业协会、交警大队等之间的诉调对接,提高矛盾化解效率。黄石港区法院在审理原告黄石市开泰机电有限公司诉被告吴顺平劳动争议一案时,加大调解力度,通过承办法官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本案以调解结案,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案结事了,实现了双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