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殷珂 通讯员 刘段文)18日,大冶市交通运输局推出《2021年大冶市交通运输局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评议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十大具体任务,明确落实任务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工作。
推进“放管服”改革。该局积极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互联网+监管”等改革工作,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容缺受理、信用承诺制、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工作要求,加强对陈贵、灵乡、还地桥等经济发达乡镇审批赋权事项的后续衔接及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落实取消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许可、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三检合一”和货车异地检测等“减证”工作长效机制。
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高效推进交通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流程再造,及时公开审批事项、审批内容、审批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以及办理流程图,更新并完善交通窗口《办事指南》,优化流程、简化程序,申请材料注明来源渠道,杜绝“其他材料”等兜底性条款,不让企业和群众跑冤枉路。
减少企业资质认定事项。协调上级部门将工程施工、施工图设计、工程监督等企业资质类别、等级减少三分之一,凡是能有市场机制调节的一律取消,对保留的事项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对部分资质实行告知承诺管理。
加快农路项目审批改革。加快权限内乡村道改扩建和危桥改造项目审批,政府(交投公司)投资项目从申报立项到施工图设计批复,审批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项目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逐步实行施工图审查无纸化申报和网上审查,实现多图联审全程数字化。
推动“先建后验”改革。除交通重点工程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健全一次性告知制度,简化开工许可条件,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审批监管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明确监管职责,实现监管全覆盖。
加强诚信交通建设。在项目投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创业管理等重点领域,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开展自查自纠,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施工合同100%兑现、履约,给予市场主体稳定预期,鼓励施工企业积极参加大冶交通项目建设。
提升招标投标服务质量。加快实行线上招标投标,依法必须招标的交通工程项目,做到在线招标、投标、开标、评标率100%。严格按交通基本建设程序,必须招标的进场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和无纸化。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取消投标保证金现金缴纳的环节,原则上一般项目不再缴纳投标保证金。联合相关部门集中开展围标、串标专项整治行动,从严从重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交通建设市场秩序。
完善失信企业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建立联合激励惩戒措施清单,守信者享受“容缺受理”“绿色通道”便利措施。对违反规定分包、转包、发生安全质量事故、拖欠农民工资等失信企业纳入“黑名单”,依法采取限制禁入措施。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建设。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通过简化办事流程,强化执法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不合理限制条件、隐形壁垒和“玻璃门”、“旋转门”,增强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积极性。
健全政企沟通协调机制。保护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充分运用“12345”服务热线和评议活动,畅通企业诉求和权益保护的反映渠道,建立“1个工作日签收,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办结、疑难问题15个工作日办结”的工作机制,专人负责“12345”热线派单的落实回复工作,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