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同心筑梦 ——“不忘来时路·中国共产党黄石历史展”侧记
发布时间:2021/06/30  |  来源:东楚网  |  专栏:黄石动态

3000平方米展出面积、1000余件图片和实物档案、9处场景复原、6处声光电视频……28日,由市档案馆(市史志研究中心)打造的“不忘来时路·中国共产党黄石历史展”如期建成开展。

展览分“开天辟地的革命路”“改天换地的建设路”“翻天覆地的改革路”“惊天动地的筑梦路”四大篇章,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再现等手段真实展示100年来黄石地方党组织带领黄石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足迹。置身其中,参观者仿佛走进时空隧道,历经革命烽火、重温建设岁月、跨越改革年代,一路驶向筑梦新征程。

铭刻伟大荣光

1922年初,工运领袖林育英受党委派,在黄石播下革命火种,黄石无产阶级从此觉醒。

在展览首篇起始处,一幅油画真实再现了黄石最早的三位党员在林育英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黄石第一个党小组——中共大冶钢铁厂组的场景。

如今,黄石地方党组织由最初的中共大冶钢铁厂组壮大到7000余个;党员人数由最初3人发展到14万余人。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犹如势不可挡的洪流,不断推动着黄石革命建设滚滚向前。

从建党初期的黄石觉醒、土地革命迸发的黄石力量到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展现的黄石骄傲,无数东楚儿女积极投身于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从贺龙整军、组建红三军团,从大冶兵暴到“小莫斯科”,黄石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工农武装快速发展至20余万人。

展厅里,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使用的步枪、机关枪、迫击炮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前来参观的大学生章雨涵是预备党员,第一次观看党史展的她感慨万分:“凭着这些简陋的武器,革命先辈坚持抗争,将红色火种流传下来,我们青年一代应该永远铭记。”

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黄石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达30万人之多。

粉碎日军速进武汉的黄石阻击战照片、中国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所著《把一切献给党》、项家山惨案图片……展出的实物和图片档案,吸引观者驻足凝视、沉思良久。

汲取奋进力量

9份历史档案,见证了湖北省第一个省辖市——黄石的诞生,而1953、1958年,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先后两次亲临黄石,更是赋予了这座新生城市无上的荣光。

展厅中,毛泽东主席视察黄石时的照片、以及基于这段光荣历史创作的油画吸引了参观者目光。一代伟人对黄石“路不好,我骑着毛驴也要去看看”挚爱,和“希望你们把工厂办大办好”的嘱托,成为黄石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大精神动力。

“五大厂矿”建设投产、省拖第一台东方红20拖拉机试制成功、1977年恢复高考、1998抗洪场景重现……在“改天换地的建设路”和“翻天覆地的改革路”展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展品、一段段场景,将人们思绪相继带回《春天的故事》的年代。

沧海横流,乘风破浪。黄石儿女在艰难曲折的探索路上排除万难、艰苦创业,在一个滨江小镇上大规模开发新黄石、建设新黄石,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建设发展之路,短短二十多年,在一些领域甚至成为全国全省的“领跑者”“标杆”“样板”,一座共和国重要原材料基地拔地而起。

勇立潮头,敢闯敢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黄石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斗志推进改革开放,豪情满怀地投入到黄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航程:黄石大道、步行街的改造,湖滨路、大泉路、沈下路的兴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从口号变成现实;武黄等高速公路、横跨长江的大桥、城际铁路、大小隧道的建成或启动建设,现代交通网日趋完善;华新、有色等一批传统企业浴火重生、老树发新芽,劲牌、东贝等一批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的骨干企业一路领跑,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广。

不忘初心筑梦

学党史,悟思想。展厅专门设置了“思想屋”,让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

抓机遇,定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发展新常态,从2013年1月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到2020年12月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中共黄石市委具有重要意义的全会照片展示于展板上。

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绘就脱贫攻坚新画卷、擦亮生态宜居之城底色、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见到全面从严治党新气象……黄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书写了新时代“实力更强、百姓更富、环境更美、交通枢纽更显”的筑梦答卷。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展览最后,不少前来参观的党员来到宣誓厅,面向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大厅,久久回荡。(记者 朱达)


东楚网|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