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瑾 通讯员 柯新华 刘念
近来,城区各政务大厅自助终端添加了最近热门的不动产查询服务,让急着给孩子办入学手续的家长在“家门口”就能一键完成房查。
今年以来,针对为民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清单,用实际行动践行政务服务人民的初心。
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让自助终端更“全能”就是清单中的一项,如今位于各城区政务服务大厅的自助终端可提供查询打印、无房证明服务,查询结果可满足子女入学、税务纳税、银行贷款、公积金审核等方面需求。
针对特殊人群,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暖心行动”,将老年证、营业执照、残疾证办理等延伸至街道、社区,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把政务服务送上门。
让群众少跑路,提高办事效率,正是黄石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题中之义。围绕与群众生活、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高频服务事项,我市不断推动100项重点事项实施流程再造,让“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落到实处。
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8.7%,4933项实现“零跑腿”,政务服务范围逐步向基层延伸。全市55个乡镇(街道)、993个村(社区)均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室),实现政务服务结构全覆盖,街道、社区可办理319项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6.26%,网办开通率达100%,多类事项实现“立等可取”。
高效办成一件事
“想群众所想,回应市民关切,是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高效办成一件事’。”市政数局局长潘宪斌说。
在今年拓展推行的“综合窗口”改革中,该局按照业务关联性、审批联动性、业务量大小等对市民之家部门窗口进行优化重组,在社会服务区设置综合窗口,将民政、文旅、城管、教育等25家部门的364个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一窗通办”,通过“窗口收件、后台审批、统一出证”服务模式,让群众可“一窗办多事”,基本实现群众办事“零排队”。
各个专区也纷纷设立,开设不动产登记一事联办专区、企业开办专区、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专区,以“一窗”受理为起点,结合“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将关联度高的多个单一事项作为一个集成事项,压缩整合办事流程,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
与此同时,市民之家还同步启动了“政务+邮”改革,为办事人提供免费寄递代办服务,已发放邮政“帮跑腿”专用封1500余份,解决群众“来回跑”烦心事1300余件。
在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工作上,市政数局聚焦社保、医疗、养老、民政、卫生等民生重点领域,主动与其他省市对接,全力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工作。目前,黄石市106个政务服务事项在武汉城市圈内可“跨市通办”,并已加入“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联盟,与全国20个省的246个地区共建“跨省通办”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在联盟范围内301个政务服务事项可“跨省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