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市生态环境局传来消息,今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开展建设项目自主验收领域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以来,共查处5起环评项目验收弄虚作假案。
企业开展项目建设,依法依规进行环评申报,并在项目建设完毕后由企业自主组织环评验收,通过网上进行社会公示,这是督促企业自主担负起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但个别不法企业却把“合法合规自主”当成“违法违规作主”,在自主验收中瞒天过海、弄虚作假。为此,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此类违法行为坚决说“不”。
4月下旬,该支队通过查阅全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平台信息,发现某科技公司公布信息显示企业废水接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企业完成了自主验收等。该企业为市级涉水重点排污单位,但在污染源自动监测平台中查不到企业的排水信息。执法人员立即对该企业开展现场检查,通过企业提供的自主验收监测报告及环评批复等资料,比对项目实际建设和验收监测相关情况,发现其中猫腻:该企业没有按照环评要求建设活性炭处理装置;废水监测点位设置不规范;项目网上验收公示早于专家评审会验收时间。为此,该支队当即进行立案调查,随后对该企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企业和直接责任人分别作出罚款20万元和5万元的行政处罚。
这是我市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自主验收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的一起典型案例。今年,截至目前,该支队已查处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弄虚作假案件5起,对3家违法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共64万元,对3名责任人共处罚15万元,另有2起案件正在办理之中。
市生态环境局明确,将持续加大打击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弄虚作假行为的力度,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进行项目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