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是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责。连日来,记者就政法机关如何促进法治黄石建设,以公正、严格、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一感两度”,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采访。
市公安局:
在打击民生犯罪上下真功
我市公安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强化责任担当,规范执法活动,用实际行动全面提升我市“一感两度”贡献力量。深入开展“千名民警进社区,逐家走访话平安”学习实践活动,推动民警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化解民忧,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黑恶积案清零、问题线索清零”目标,以长江流域非法采砂、工程领域招投标、矿产资源、非法借贷、互联网、农村基层组织等为重点,以打击“保护伞”为主攻方向,提升线索质效,加大攻坚力度,确保打击效果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非法集资、传销、黄赌毒等专项行动,抓好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推动社会探头与公安网实时联网,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九张网”融合互通。推进智慧交通疏导、事故预防等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坚持“项目为王”,对干扰项目建设、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等违法犯罪,及时受理、严厉查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事必到、无事不扰”,优化企业发展法治环境,为我市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市检察院:
注重参与社会治理方式和成效
市检察院注重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全面加强法律监督。通过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更好地促进侦查机关严格执法,审判机关公正司法、刑罚执行机关严格执行,维护公平正义。
通过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做好职务犯罪检察、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久战,增强执法办案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进一步提升服务大局的实效性,通过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作用,加大对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犯罪的精准打击力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擦亮“12309检察服务中心”品牌,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实体、热线、网上、掌上四位一体检察服务中心,将其作为提升检察公信力和对外新形象的重要窗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检察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同时,重大信访案件由领导包案督办,重大信访事项及时报告。
以比监督别人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己,着力解决执法中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对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甚至执法犯法、司法腐败等“零容忍”,及时清除“害群之马”,以自身过硬保障公正文明执法。
市中级人民法院:
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
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各项规定,规范司法人员行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继续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重大基础性改革,充分释放改革活力。预防和严惩司法腐败,持之以恒整顿司法作风。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依法妥善审理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展培育新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案件,努力促进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加强对合同纠纷、民间借贷、商业保险纠纷案件的审判指导,促进规范企业融资行为,不断总结审判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并形成司法建议。
坚持严惩方针,严格依法办案。全市法院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压态势,对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及其“保护伞”,该判处重刑的依法重判,坚决打掉嚣张气焰。深挖彻查涉黑涉恶线索和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
市司法局: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市司法局围绕服务黄石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律保障,组织全市法律服务工作者全面参与“双千”活动,实施“法律扶贫”,确保帮扶贫困村脱贫摘帽,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加快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全部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可通过网络平台办理,汇聚形成黄石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完成黄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入驻市民之家工作。
严格执法监督问责,严肃查处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腐败问题。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部位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加强社区矫正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社区服刑人员报告、外出、进入特定场所审批制度,加强矫正教育工作。
不断激发律师队伍活力,加强法律援助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努力提高法律援助质量。结合民营企业、扫黑除恶、环境保护、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禁毒反恐等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