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今日阳新记者走访发现,阳新各中小学校门口附近乱摆摊设点现象较严重,存在交通及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一些家长对此也非常关注,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对校园周边流动摊点的整治。
校园周边小摊点让人“闹心”
每天傍晚放学时间,实验二小门口边有许多流动摊点。而放学时段正值交通高峰期,来往的车辆、行人都很多。这些小摊点随意摆放在路边,给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记者还发现,这些流动摊贩所贩卖的食品、小商品质量堪忧,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产品质量问题等,容易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一名接孩子的家长称,每天傍晚去接孩子时,走出校门都会看到不少小摊点,有很多卖油炸食品的,还有饮料、小玩具什么的,还有一些挤在那里发放宣传单的人,加上接送学生的车辆多,所以特别挤,带着孩子走路都很不方便。更让她闹心的是,那些小摊点卖的吃的、玩的东西都特别吸引孩子,看着其他孩子在买,她的孩子有时候也会吵着要买。
众多小摊点“围困”校园
昨日下午,记者在放学时间段还前往位于胜利街的兴国中心小学校门口路段观察发现,各种机动车已是水泄不通,而校门口外的一条窄路上摆了许多小摊点,在学校的另一个校门口两侧,也有不少小摊点。这些摊点摆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原本只两三米宽的人行道被挤占后,显得拥挤不堪,一些家长只好带着孩子走在机动车道上。记者注意到,那些小摊确实吸引了不少学生,每个小摊前都围着不少人。但有的孩子想买,家长却不想买,所以记者时不时就看到有家长强行拉孩子离开摊点的现象。期间,一个摊点甚至还直接把摊点从人行道上移到机动车道上。
对于这些校园边的小摊点,一位家长与记者交流时表示不满,他说那些小摊点卖的食品卫生让人堪忧,还将人行道堵了,给接送学生带来不便。而因为那些小食品、小玩具看上去比较“诱人”,没有什么自控能力的孩子自然会吵着要,这无形中也让家长感到“头疼”。
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除了实验二小和兴国中心小学外,许多小学周边都存在类似的现象。这些校园周边的小摊点多是“流动式”的,多在中午或傍晚放学时间出现,销售的东西以食品和玩具为主。一些家长和学校老师表示,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因为早些年就有了。而对此,也曾看到有关部门进行过整治,但往往是整治人员前脚刚走,这些小摊点“后脚”就又出现了。
对此,不少退休老教师建议,整治校园周边的这些小摊点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周边摆摊设点现象的整治力度,清除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行为;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也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购买“三无”产品和不卫生食品;同时在上下学期间,特别是刚开始整治期间,要安排专人进行定点巡查。
据今日阳新记者了解,为确保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我县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为学生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15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城东新区城管分局,对教育城周边无证占道经营的食品摊点及流动小摊进行集中整治。
行动中,执法人员采取全程监督、说服引导、及时劝离的方式,劝导校园周边的食品流动摊点改变经营模式,在固定门店内规范经营,并对校园周边商户食品进行了抽查,确保食品安全。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既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又严重地威胁着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不购买流动食品摊点的不安全食品,尽量让孩子不要接触不卫生的食品。
21日,针对央视“3·15”晚会报道的“辣条”生产经营问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省市局相关通知要求,迅速行动,组织基层食药所开展校园周边辣条专项排查工作,加强“辣条”经营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行动前期,该局对城区各个学校周边的商铺进行排查,发布了通知,禁止校园及其周边200米内经营销售“辣条”等高盐高辣类影响孩子健康的食品,要求食品经营户自动下架“辣条”、“五毛食品”等商品,并倡导倡议孩子们不买不吃。
当天,针对前期的摸排情况,该局开展专项检查,组织执法力量对各辖区内食品销售经营户进行检查,重点关注食品批发企业及各个学校周边的小食杂店和食品摊点。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进行排查,同时向经营者进行宣传,不采购不销售曝光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