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 记者 方晚霞)
编者按: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为高职教育树立起改革发展的“新标杆”。2017年1月,湖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启动湖北省的高职创新发展行动,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25所左右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综合办学水平领先、办学条件良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省级以上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这是难得的时代性机遇,也是时代赋予的重担,黄石职业教育不能缺位。
作为我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湖北工程职院承载着引领黄石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任。在创新发展的战鼓声中,该校当仁不让,把目标锁定在了“挤进25强,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开弓没有回头箭。目前该校师生正围绕“优质校”,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五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内涵职院、特色职院、质量职院。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多彩职院”专栏,深入报道该校“优质校”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东楼307教室的灯管坏了,请速修!!”下课后,后勤部门的电工师傅拿着新灯管走进了307教室。
“老师,上次课讲的汽车电路还不太懂哦,再讲讲呗?”半个小时后,老师有了回复。
这几天,“湖北工程学院智慧校园”微信公众号很热闹,访问人数突破70万人次。该校师生进入这个公众号平台,轻轻滑动手指,查课表、查成绩、查课记、查操行,缴费、选课、评课、报修等一应事情轻松搞定,真正实现了“指尖上的学习”。
这是湖北工程职院智慧校园建设的现实图景,也是该校推进“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2017年1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鼓励支持各高职院校自主开展优质高职学校建设,要建成25所省级以上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其中15所左右到达国家级优质高职学校水平。
“我们的目标是要跻进25强,进入全省高职教育第一方阵。”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校长王育仁告诉记者,不管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主动需求,还是从黄石产业转型的客观需要上,建设“优质校”都势在必行。
湖北工程职院是黄石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缩影,是目前黄石唯一一所高职学院。近年来,该校主动适应黄石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接黄石战略支柱和新兴产业,按照一个专业群对接一个产业、一个专业对接至少一个企业的要求,目前已建设形成了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商贸服务类、建筑类、交通类五大专业群,专业与黄石地区产业对接率达到100%,是黄石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城市发展,人才是基础。开展‘优质校’建设,对于黄石职业教育进位提质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王育仁表示,“十三五”期间,该校各项工作都将围绕“优质校”项目建设展开。
目前该校“优质校”建设的五大项目:教育教学改革、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都正在深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建设规划,到2018年,湖北工程职院将建成6各国家级特色专业、5各省级特色专业、10个院级特色专业和30门优质课程,每个专业有1—2名专业带头人、3—4名骨干教师、5—7名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个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的技术技能,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培养杰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到2018年建成3个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各类技术创新基地;打造智慧校园,构建“云服务、云计算”为核心的资源虚拟化、管理集中化的公共计算环境,实现信息全方位获得和共享;提升基础能力建设,投入1.5亿元共建2万平方米的黄石市公共实训基地,改善学生实习实训环境,建设5000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基地,扶持学生创新创业。
王育仁表示,到2018年,湖北工程职院将建成规模适中、特色鲜明、发展协调、服务能力强,能够满足万名在校生学习生活需要、教育教学设施鄂东一流的现代化、花园式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