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全力推进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发布时间:2020/06/29  |  来源:襄阳日报  |  专栏:省内动态

  6月24日,襄阳市举行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等单位,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情况进行了介绍。市财政局: 

  为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减少财务费用3100多万元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政海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财政部、省财政厅出台了一系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支持政策,对纳入国家、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企业,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目前,襄阳市入围全国、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共计160家,其中:全国性重点企业35家(其中23家同时也是省级重点企业),省级重点企业148家。截至6月23日,全市财政部门对16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对接,从汇总情况看,拟发放贷款数量115笔,贷款金额约29.40亿元,其中已落地贷款104笔,贷款金额20.0406亿元,按照3.15%利率计算,财政贴息50%后可为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减少财务费用3100多万元。市财政局:

  预计全市全年减免租金7000多万元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政海介绍,为助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解疫情之困,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场地)租金的通知》,对承租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用房屋(场地)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2月至4月租金,减半征收5月至10月租金。对已经签订《襄阳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出租、出借合同书》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0年给予其3个月免收租金、6个月减半收取租金的减免照顾。

  符合房租减免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向租赁资产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申请,出租单位对其减免资质进行复核并统计汇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市财政局备案。

  根据2019年度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场地)出租出借收入测算,2020年预计减少出租出借收入7000多万元。未提交减免备案情况的部门(单位)正在抓紧对减免对象的资质进行审核汇总中,且未收取2020年租金。市税务局:

  减退税费2.6亿多元

  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市税务局积极宣传落实优惠政策,确保纳税人和缴费人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市税务局主动分析全市增值税发票开具情况,利用税收大数据,帮助企业打通供应链,促进产销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已向企业、纳税人提供全国活跃供应商和全国活跃采购商相关信息3907条,精准帮扶27家困难企业,促成交易3460.98万元。

  同时,税务部门连续延长2月、3月、4月、5月申报纳税期限,对延期申报的纳税人不加收税款滞纳金、不给予行政处罚、不调整纳税信用评价;为129户纳税人申请延期缴纳税款3.16亿元,充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截至目前,税务部门已减退税费2.6亿多元,其中,为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退还增值税留抵退税3101万元;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减免增值税1335万元;疫情防控捐赠全额扣除减免企业所得税1763万元;为困难行业、企业和符合条件的出租单位和个人减免房产税7620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23亿元。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专班对接企业17370家次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国圣介绍,为保障金融机构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有效支持,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快速组织金融机构有序复工。至3月25日,全市所有金融机构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现了全网、全线复工,有效地服务企业和居民基本需求。

  同时,该局会同市人行等部门于3月20日组建“襄阳市对接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服务工作专班”,开展银企对接专项行动,为复工复产企业及时提供续贷、增贷和增信支持。截至6月14日,专班对接复工复产企业17370家次,授信金额406.6亿元,贷款金额240.34亿元。延期还本付息4051家,金额264.61亿元;展期或续贷2914家,金额96.67亿元。

  此外,该局积极引导政府基金让利,为企业减费。目前,汉江控股已逐个拟定与符合条件的全部21家被投企业的补充协议,让利4087.56万元。今年以来,襄阳市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抢抓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遇,新增直接融资达67.3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16.4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熊川伟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金融政策。

  在3000亿防控疫情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实方面,截至6月21日,全市银行机构已向63户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单位发放优惠贷款22亿元,在同档名单企业数市州中居第一位,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承担的融资成本仅为1.33%。

  在5000亿支持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使用方面,全市累计发放支农、支小贷款优惠31.5亿元,优惠利率不高于4.55%,带动全市涉农、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78.49、30.03亿元。

  在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方面,通过在全市稳步推进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基准的贷款利率定价引导改革,引导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全市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64%,已连续5个季度持续下降,比去年同期下降1.31%个百分点。

  在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落实方面,全市银行累计办理企业贷款延期还本4837笔,延期还本金额74.4亿元,累计办理延期付息3553笔,延期付息金额7.2亿元,并为受疫情影响贷款逾期的464户企业和2.8万人调整改善了征信记录。

  截至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16.4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量居各全省市州(武汉除外)首位。中国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熊川伟表示,该行将重点组织全市金融机构用好“三项政策”、实施“三项行动”,确保我市更多企业享受惠企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提质、扩面”。

  “三项政策”,一是继续用好10000亿再贷款、再贴现新增额度,组织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大支农、扶贫、支小优惠贷款发放力度,扩大央行优惠政策的受益面。二是重点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2020年6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惠普小微贷款本金、存续的普惠小微贷款应付利息,最长可延长到2021年3月31日,免收罚息。三是重点落实好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用足国家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政策。

  “三项行动”,一是实施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扩规模行动,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力争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显著提高。二是实施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全国性银行要合理让利,中小银行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和自有资金,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各商业银行要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三是实施“企业金融服务方舱”建设行动,将相关优惠政策落到企业,推动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市银监会分局:

  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保障企业融资需求

  市银监会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叶启斌介绍,在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市银保监分局作为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机构,积极落实金融惠企政策。

  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对于今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指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按照“应延尽延”要求,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最长可延至明年3月31日。对于2020年底前到期的有特殊困难企业的贷款,可由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

  截至5月末,全市银行业今年为企业提供续贷3150笔、金额42.2亿元,贷款展期722笔、金额53.6亿元,延期还本797笔、金额16.4亿元,延期付息涉及贷款4490笔、金额433.1亿元。

  保障重点企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市银保监分局要求各银行对涉及疫情防控相关金融业务,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限时审批,确保信贷资金及时有效投放。截至5月末,全市银行业累计向两级名单内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193笔、金额39.8亿元。

  在保障重点同时,强化普惠金融,督促银行持续改进和优化金融服务。截至5月末,全市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4.4亿元,同比增加12.7%。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全年免收担保费

  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雷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职能,通过主动减免担保费、推出“再担抗疫贷”产品、开通担保服务“绿色通道”等多种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减轻企业负担。

  该公司出台了《关于调整担保费收费标准的公告》,从2020年2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全年免收担保费,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减半收取。

  为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满足特殊时期企业应急融资需求,该公司推出了“再担抗疫贷”产品,并纳入全省“4321”新型政银担体系,为国家级、省级各类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及市、县级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布和调度的医疗、生活、物流等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供应主体提供单户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担保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融资担保服务,且免收担保费,最大限度地解决我市广大中小微企业因疫情影响的紧急融资需求。


襄阳日报 |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