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天天临近,陈青青却一直没买到回家的高铁车票。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抢票App,并在无意间还购买了抢票“加速包”。在焦急等待两天后,这款App终于为她抢购到了一张时间合适的高铁票。但在继续购买返程车票的时候,陈青青却没能在12306官网的个人账户中查询到这张车票。这让她纳闷了:自己通过抢票软件买到的车票是不是真...
当前我国非法集资呈现出很多新特点,“下乡进村”趋势明显,伤害了很多农村老百姓,严惩严治刻不容缓。那么非法集资有什么特征?骗人的招数都有哪些花样?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
临近春节,消费进入旺季,各类诈骗案件高发。1月29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10类高发的消费欺诈手法,提醒广大群众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上当受骗。免费礼品:保健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杯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的方式,让老年人进入圈套。假...
春节将至,一些披着保健品外衣的诈骗又开始活跃起来。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犯罪呈现发案区域不断扩大、涉案金额不断增加、作案手法不断翻新趋势。特别是一些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利用老年人关注养生保健,但防骗意识不强的特点,以发放赠品、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等为诱饵,套取老年人的信息,进而组织专人提供“亲情”服务,骗取...
春节将至,抢票是所有在外游子绕不开的一个“坎儿”,而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谋划种种购票骗局,骗取钱财。根据近期出现的案例,在此提醒广大旅客要谨防以下六种骗局。1.假网站出售“特价票”。不法分子制作虚假购票网站,声称打折或百分之百有票,待购票者上当后再以信息不全等理由要求购票者补全银行卡账号、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然后骗取钱财。...
1月25日,江西省反信息网络诈骗中心发布典型案例并提醒广大市民防范三类易发的电信诈骗案件。典型案件:利用QQ、微信冒充老板、亲友诈骗2018年7月27日,新余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接到受害人刘某报案称,当日上午8时许,有人使用腾讯QQ冒充其公司董事长张某平将其拉入一个群聊,并以董事长的名义要刘某通过公司账户支付一个合同的保证金,金额为95万...
相信关注健康的朋友们都看过中央电视台曾重点曝光关于卖保健品的问题,一些无良的保健品公司,利用老年人易患慢性病的痛点,通过虚假宣传,向老人高价推销保健品。大部分中老年人为了这些所谓保健“神药”,不惜倾注了自己多年用于养老的积蓄,少的数千元,多的几十万元,最终被骗到身无分文,承担着强大的心理压力。在此,警方提醒广大老年朋友...
春节前夕,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1月27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小心3类诈骗。红包诈骗春节临近,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发出的红包多了起来,殊不知,这些红包中潜藏着骗局。红包诈骗主要有通过红包链接植入木马病毒和冒名诈骗两种方式。不法分子在社交圈内发放植入木马病毒的“假红包”,如果市民点开红包,输入姓名、身份证号、...
近期在上海,一名客户到银行给陌生账户汇款,竟是为了所谓的“年底分红”,幸亏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并及时阻止。1月22日上午,上海浦东一家银行来了一位中年女性,她先是在柜台将三方存管账户内的28万元资金转至借记卡上,接着,又要求工作人员为其进行转账。这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高度警觉,既然年底分红怎么还要向别人转账?该女子解释,自...
2019年春节即将来临,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谨防虚假宣传和盲目消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发布如下消费提示:一、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所有食品均不具有预防和治疗功能。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疾病患者,切勿听信不法商家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更不要将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疾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