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规实施后,买卖驾照分数的情况频频发生,然而一些骗子也瞅准“商机”行骗。据江苏无锡警方统计,仅2018年11月份以来,当地就接报40多起卖驾照分被骗的警情。警方提示,此类案件尚没有明确的适用法律,犯罪成本低、隐蔽性强,广大群众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近期,无锡市民刘先生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前段时间,他微信上收到一陌生人添加好...
现在,网络购物变得越来越便捷,网络上出现的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多。有不少骗子把目标对准了朋友圈中的微商、代购这一群体。近日,江苏南京的陈女士就掉入了微商“代理”的圈套。陈女士是一名全职妈妈,平时在微信朋友圈中卖些小商品贴补家用。去年(2018)年底,她通过微信结识了一名自称“微商”的王姓女子,该女子主动向陈女士提出了一个合作赚...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日,一家打着金融借贷旗号的公司,号称仅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就可无条件办理高额度的信用卡,而申办人拿到卡后却发现根本无法使用。目前,安徽合肥警方打掉了这个假借金融手段的跨省诈骗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2名。去年六月,合肥市民王先生接到一家公司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因为知道王先生信誉有问题,无法在银...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这让收入条件一般的老人陷入养老恐慌,迫切寻求养老保障。而老年人普遍对集资诈骗认知不足,当一些机构打着“养老”名义,采取欺骗诱导、虚假违规宣传等方式,诱骗其将养老钱投入所谓的高额回报项目后,不少老年人最终血本无归。非法集资找准老人软肋屡屡得手中国家庭金融调...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北京银保监局开展“315”银行业和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周活动,发布一系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提示消费风险。一、案情简介李某接到自称“市公安局警察”的电话,说他涉嫌一起重大案件,需要对他进行电话笔录。该“警察”称,李某在某银行的账户上存入了70万元钱,这笔钱涉嫌洗钱,情...
近年来在网上“秒杀”购物热兴起,打开许多购物网站都会有大量“秒杀”广告不断闪烁。秒杀真的靠谱吗?其实,秒杀就是抓住了网购者图便宜的心理,索性推出1折甚至1元的商品,刺激网购者的购买欲望。有些网购者去各大网店搜寻并参加各种秒杀活动,希望可以抢到商品。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以这么小的秒杀率来看,大部分网购者都将只是空手而...
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看似无门槛”的贷款套路,牢记以下三点,让您瞬间拥有“火眼金睛”!借款成本要弄清借款成本指的是包括利息和其他各种费用(如手续费等)在内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金融消费者尤其要关注利率之外的一次性费用,明白...
如今,美容美发、健身瑜伽、幼儿培训甚至家政保洁、洗车、果蔬配送等生活消费领域,常见预付式消费。但实际上,不是所有的服务机构都具备发售预付卡的资质,消费者很容易遇到退卡退费难。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应警惕五类预付费服务风险。据了解,北京市三中院2018年共受理并审结服务合同纠纷案件216件,其中,涉及预付费服务纠纷案件213件,占全部...
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2019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将“信用让消费更放心”确定为消费维权年的主题。在家装消费领域,跑路事件、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低报价多增项等成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最多的字眼。报价低 增项多低报价是现在市场上有些装修公司招揽客户的常用手段,而后期的增项则是装修公司赚钱的方式。选装修公司时,不少装修公...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外出踏春游玩的市民群众明显增多,而一些不法商家也活跃地以各种花招“抢占商机”。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值此3·15消费者权益日,发布特别提醒,希望广大市民擦亮眼睛,保持理性参加旅游活动。一、谨防骗局,选择可靠商家近些年来,老年群体旅游热情高涨,而市场上出现了将保健品与旅游活动杂糅的揽客模式...